关于征集2019年朝阳区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朝阳区各委办局、街乡、企事业单位:
根据2019年区政府工作安排,依据《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区科委编制了《2019年度朝阳区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请各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积极组织申报。
附件:2019年度 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12月4日
2019年度朝阳区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朝阳区各委办局、街乡、企事业单位: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时期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强化区域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推广和技术创新活动,根据《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集2019年度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在朝阳区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有项目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有良好的信誉度;
(三)有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产业化能力强,坚持不断地技术创新,有效促进社会科技进步;
(四)单位负责人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五)有学术造诣高、组织能力强、能率领研究开发队伍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开发团队;
(六)单位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七)鼓励驻区中央、市属医疗机构与区属医疗机构、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联合开展研究的项目申报;医疗卫生项目由单位进行组织申报,每个单位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3项;
(八)鼓励参与国家或北京市重大项目研究,并在朝阳区内推广应用的项目申报;
(九)鼓励有配套资金的项目进行申报。
二、项目申报的时间及程序
(一)项目申报时间、地点
1.2019年1月10日前递交纸质材料的项目参加2019年度项目评审,此后递交申报材料的项目将列入项目储备库,参加下一年度的项目评审。2019年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扶贫领域科技项目执行期为2018年10月—2019年12月)。
2.网上审核通过后,提交纸面材料至朝阳区科委计划科
地 址:朝阳区日坛北街33号区政府中楼524室
联 系 人:刘伟凡、邢杰
联系电话:65099685
电子邮箱:chykwzhk@126.com
(二)项目申报程序及材料要求
1.请登陆朝阳区门户网站“北京朝阳”中区科委网页(网址https://www.bjchy.gov.cn/affair/govintro/index.jsp?depId=4028838421d2f6d00121e22eebe60010),点击进入 “朝阳区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如第一次登录,点击“注册”进入注册页面,按照注册页面的要求如实填写单位资料,等待系统管理员审核后的电话通知。接到账号开通通知后,按照上述程序登录,填写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申报界面。
2.点击“在线办公”、“项目管理”,选择“添加项目申报”,按要求逐项填写项目申报各项内容,并上传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后保存提交。区科委工作人员将对提交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初审),申报单位可登录系统随时查询材料审批状态。对未通过初审的材料,申报单位可查询未通过理由并修正后重新提交。对通过初审的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上网打印自动生成的《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和项目可行性报告、相关附件材料,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并左侧装订成册,经主管部门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计划类别提交至上述指定地点。无主管部门可盖章后直接申报。
申报平台技术支持电话:65202511-806
3.项目申报需提供的书面材料:
各项目申报单位应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组织和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并按如下顺序装订成册:
(1) 网上填报自动生成的《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建议书》;
(2) 项目可行性报告;
(3)项目查重检索相关证明材料;
(4)其它有助于立项的相关证明材料。
三、重点支持领域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科技冬奥,助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立足朝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创建,加快推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引领,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腾退出的土地及空间新的功能定位,,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和基础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深化科技成果在城市管理优化、城乡发展统筹、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等社会管理创新和民生改善重点领域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升朝阳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生活服务品质,支撑朝阳区实现建设“三区”、建成小康的总体目标。
(一)节能环保领域
支持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储能技术、产品的开发及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支持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营模式示范,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普及;支持燃煤替代、燃煤减量化的新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支持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支持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统,支持发展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
支持节能技术的应用和示范。支持国家鼓励的节能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围绕清洁生产重点开展的能源高效利用、污染物减排与控制示范工程建设;支持低碳建筑设计及标准制订,研发、利用高效节能材料、技术,提高建筑使用能效;支持交通智能化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支持民用节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支持节水和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支持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等技术在水污染治理、“海绵城市”、再生水、过境水、雨洪水“三水联用”水生态体系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雨洪利用、小区中水处理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支持河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治理水体污染。
支持大气和土壤等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超低氮天然气燃烧关键技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支持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规律、污染源来源解析及治理技术、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空气质量中长期预报预警技术等研究;支持机动车尾气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等环境监测与监控设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施工扬尘在线监测、道路清扫新工艺推广和新设备的推广示范;支持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支持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支持符合区域特色的固体废物高附加值再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垃圾分类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支持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升级改造技术研究;支持有机垃圾微生物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支持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支持餐厨垃圾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发展。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
(二)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领域
围绕构建“一廊两带三区” 功能布局,支持开展重点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支持大城管数字保障机制、在线服务工程、社区微自治工程、全模式网格化管理体系等项目建设;支持城市管理由人力支撑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依托CBD、奥运功能区、中关村朝阳园、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区域,开展创新创业、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科技支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支持安全生产、消防、应急管理救援、食品质量追溯、食品药品检测监控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与示范;支持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监测与研究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先进技术在道路交通规划、控制管理、指挥调度和停车设施等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支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在水务、物业、社区、市政、园区等领域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打造“智慧朝阳”;支持养老健康服务体系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与示范;支持社会管理领域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与示范;鼓励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领域
围绕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与治理,支持分区域、分模式探索城乡一体化路径,推动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技术开发应用;支持破解功能疏解、人口调控、拆违控违、安全稳定、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发挥重点农业园区的科技示范作用,推进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以及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支持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监测技术创新与应用;支持现代农业、农村领域众创空间平台建设,推动农业创新驱动发展。
(四)公共安全领域
支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及监管、事故预防预测及隐患排查、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控设备检测、职业危害安全监管、辐射安全保障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体系研究,支持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支持消防应急救援及典型灾害事故紧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五)医疗卫生领域
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快推进适合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重点支持应用研究,在疾病预防、诊治、健康促进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开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等原始创新或引进再创新的科学研究及临床试验;对在国内、外研发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药项目,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支持其开展临床试验;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实现专利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公共卫生服务联合互动体系建设,从监控、预防及诊治等环节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基层专科水平,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支持综合医联体和各专科医联体建设,及分级诊疗模式研究;支持医养结合模式在朝阳区民生事业中的试点示范。。
支持中医临床专科的建设,支持中西医结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的提升。支持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紧急救援、卫生监督五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
(六)科学技术普及领域
围绕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提升,支持市级社区科普体验厅、市级科普基地配套建设,开发互动展览展示项目,开发特色主题活动;对已获得命名的“北京市创新型科普社区”和“北京市社区科普体验厅”,支持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建设和科普人才队伍培养,建立社区科普常态化机制;支持各类科技、商务、文化创意、众创空间等园区挖掘自身特色,开发科普标识、科普展品、实时智能科普导览系统、讲解材料等,进行科普整体展示功能示范;支持科技旅游示范点建设;支持中小学建设科学探索实验室,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支持科技项目成果以多种形式及载体进行展示;支持社区广场、公园、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内容的增加、科普宣传设施的设计及制作等。加强科技旅游活动的开展,支持对科技旅游线路的开发,结合区域特点及居民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线路,并有明确可行的组织实施方案;支持在居民健康、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科普教育工作;鼓励社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拓展现代化科普传播渠道等。
(七)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域
围绕朝阳区对口帮扶地区的资源特色和实际需求,支持建设科技人员帮扶低收入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和服务模式,提升科技带动帮扶地区发展的造血能力;支持为帮扶地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帮扶活动;鼓励促进当地科技事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应用和示范。
※请各项目申报单位认真参阅《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本指南解释权归朝阳区科委。